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经济失衡下的中欧未来关系

   2012-11-1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2年,对于中国出口贸易来说真可谓是内外交困。于内,人力资源成本火箭式上升;于外,不仅需求下降,与美国、欧盟各国等之间的贸易争端此起彼伏,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

  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就遭遇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特保等调查共计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

  欧盟委员会数据也显示,2008年至2012年7月,欧盟共启动89项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其中35项是针对中国的。至2012年9月13日,欧盟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达50项、反补贴措施1项。

  经济困境是争端祸首?

  “稳定的贸易关系仰仗于稳定的国内经济。”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Brussel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所长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欧洲和中国都处在不平衡的经济困境中。欧洲是过度消费,中国是过度投资。不断激化的贸易争端是经济未能持续平衡发展的症状。”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是欧债危机蔓延、欧洲各国经济停滞、失业率高企不下,中国经济也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增速放缓。

  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近几年中欧贸易的紧张局势之所以持续甚至不断升温,是因为中国正寻求制造能与欧洲竞争的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有竞争力,欧洲一些发达产业开始担忧自身的生存问题。”霍尔斯拉格和德古赫特持同样观点。他觉得这些年来确实不断有证据证明中国继续对出口企业进行财政支持,即使中欧之间进行了多年的谈判,但似乎中国方面并不理会。这使得贸易事件频发,事端升级。

  经济危机的爆发,加之欧盟这10年来对华贸易赤字的不断上升,2000年至2010年,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增长逾2倍至1680亿欧元。随着中国对一些较高价值的产业和市场发生兴趣并着手“落单”,这让中国作为市场竞争者的面目更加清晰。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森(Fredrik Erixon)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和欧盟贸易争端升级,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重商主义"在作怪,是欧洲人渴望增加对中国的出口量,这个意愿促使欧盟采取了一些更加激进的手段,即使这些行动对中国来说毫无作用。在一些行业确实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对于一些夕阳产业,欧洲企业在全球市场已经缺乏竞争力,他们不得不保护自己的利益来防止被淘汰,同时又对其他国家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抵制。”埃里克森认为, 在很多事件中,这种“重商主义”被尖锐化,欧洲人坚信欧洲对中国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欧洲的。虽然欧盟本身也是一个重补贴的经济体,但欧洲人对中国给予出口企业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对西方企业构成不合理竞争是否具有法律依据非常关注。”

  中欧贸易“开战”在即?

  德古赫特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一向是个强硬派。早在2011年7月,德古赫特在美国、欧盟和墨西哥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提出诉讼之后就撰文指出:中国作为市场经济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得益者,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对所有限制出口产品领域进行重新核定”,“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玩家,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玩家,应该承担起责任并履行加入WTO时所接受的规则。”

  当然,鉴于中国和欧洲之间巨大而共同的经济利益,德古赫特也表示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会被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我们不希望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我想中国也意识到,这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他说,“你可以想象,中国和欧盟之间的问题激增,对全球经济来说会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贸易战真的可以避免吗?

  霍尔斯拉格对本报说:“其实反倾销立案调查只是提出对问题的关注,到最后进行制裁或惩罚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期间也可以通过谈判沟通消除分歧,因此并不是"宣战"。”

  “我不指望这样的情况会在短时间内改善。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对贸易专员施加压力,希望利用国际贸易法采取相应措施。这不应被视为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只可以被看作是对不公平竞争越来越没有承受的耐心。”

  来年中欧关系迷雾重重

  贸易争端频起,对于重情义的中国人来说,着实伤了感情。欧洲人一只手出拳不断打压中国出口,另一只手却又不遗余力地向中国“索金”,不但要求为救助欧元区慷慨解囊,还竭尽全力吸引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这似乎不近情理。

  这在埃里克森看来,基本上是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政治愿望之间缺乏联系的表现。埃里克森认为,“不同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愿景之间的协调是必需的。”他同时也指出,贸易争端不仅仅发生在友邦之间,也发生于各种经济关系中,只要是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就不应该影响到双边其他方面的关系。

  自2003年以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额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11年中欧贸易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2012年1~9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4110亿美元。

  在上月举行的欧盟秋季峰会上,巴罗佐突出强调与中国发展战略关系,对中国、欧洲的繁荣乃至世界都极其重要,更提出要扩大对华投资,发展中欧服务贸易。

  与此同时,商务部发布的2012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分析称,2013年外贸形势会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从欧洲方面来看,主权危机可能波澜再起,欧元区危机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竞争力疲软,经济复苏之路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很难让人对贸易冲突抱乐观心情。

  “今后中欧双边关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欧洲自身经济改革规模。这也决定了今后10年双方在政策上有多大程度的协调。”埃里克森如此判断。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