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O视点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虚拟无水港:中国港口跃入信息化时代

shippingchina.com   2009年 11月 04日   来源:国际海运网

      假如经济危机没有发生,中国经济未受波及,市场还一如两年或者更早之前,东部沿海在每年的经济大考中一路飘红,中西部经济仍是一枚硕大的绿叶,内陆港口还是东部经济的喂给单位,外向型经济仍然占据半壁江山……或许这种一成不变的卷面成绩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08年四季度源自美国华尔街的一场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瞬间蝴蝶效应一样越过太平洋席卷亚欧大陆,中国内陆闻“风”而动,静寂几个世纪内陆经济被此股飓风瞬间搅活,沉寂多年的内陆港口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初露端倪,信息化的介入催生出“虚拟无水港”,由此,物流信息化平台将形成无形之“水”,国内物流的任督二脉就此打通,中西部经济与东部沿海协调发展,中国港口从“有水”逐渐“脱水”,中国港口逐步跃入大港口发展信息化时代。

虚拟“无水港”:“电子水”使港口真实提前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生存的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物流方式和服务方式。信息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开启虚拟,大千协同。“虚拟无水港”将有水港口的设施、功能和服务以及口岸系列配套服务虚拟并集成到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延伸到腹地交通枢纽城市(即无水港),与无水港服务进行对接,协同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出口操作并通过科技手段保障出口货物装运安全的现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格局发生破裂,中国经济的生态环境、产业格局以及资本价值、产业链等架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沿海大型口岸城市的经济发展将相对放缓,内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地区经济发展将会提速,开发内地市场,搭建内地市场外输物流通道,是因势利导,利国、利民、利企并可以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工程。港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物流运输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而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大型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和运输惯例的调整,港口有水的概念逐渐淡化,无水港口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无水港、内地保税园区、物流园区,以及多式联运等新型航运物流模式,都存在节点复杂、沟通不畅、安全无法保证等一系列问题。
        虚拟无水港是中国国际海运网基于6年的航运电子商务经验,经过大量的港航第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意见,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而精心设计的航运物流解决方案。虚拟无水港第一步的基础工作已经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展开,在全国30家大中型口岸铺设在线订舱服务网络,2008年在线订舱能力达到200集装箱,网站会员达25万家,每天点击率达250万。
       中国机遇开始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虚拟无水港融通我国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信息以一股活水联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对接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
无水港”:“港-城”联动的时代新定义
金融危机下,港航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象形义,“港”字的一侧是三点水,象征着有港才能崛起,一侧是“巷”,寓意城市发展,大港口时代基于港城连动,以港兴市才能形成引擎,物流信息化如一股活水,渗透其中,将港口发展引进无水信息时代,将成为内陆的经济引擎,经济重心将逐渐西进,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
西安内陆港务中心: “丝绸之路”新起点
西罗马,东长安”,作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出庞大的物流市场中,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国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附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由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去年陕西省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5%,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分别高于全国水平8.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陕西物流业国际化现代化迅猛发展,急切寻找融入世界的出口,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西安走向世界的时代强音,开动中国内陆经济实现飞跃的引擎。
作为大西安城市转型的助推器,西安国际港务区应运而生,借助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交汇的地理优势和畅通的“北扩、东拓、西联”陆路运输网络,西安内陆港务中心定位于成立中国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体现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率先实现西部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综合城市新区,新港带新城,全国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中心站和以外向型经济服务为导向的大型内陆港将使这座内陆港城焕发新的生机,全球物流贸易中心和港航一体化也将带动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成为内陆经济发展新的“出海口”。
重庆港:西南地区“水陆两栖”范本
西南物流中心落子重庆,并非偶然,这座中国内陆最深、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同时是国家政策最集中,融资环境最宽松,首个由政府引头建设的内陆综合性港口,未来,也将成为物流业“水陆两栖”范本。曾经参与浦东开发的黄奇帆要将得天独厚的重庆港变成第二个“上海港”,曾经一手打造“北方明珠”的薄熙来是否领重庆走向“开放”……此轮经济危机将焦点从沿海转向内地,对很多人来说不仅存在机遇,更大的是挑战。
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地区,借势黄金水道,适当超前,着力打通出口,加快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西南地区的黄金港航枢纽。近年来,重庆已在工商、制造、金融等方面成为区域甚至全国性的中心,而下一步,重庆市似乎将在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上做文章。
发展物流业,重庆市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一是重庆区位独特,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南北沟通,也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稳健的增长势态,决定了重庆物流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质。二是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拥有所有物流载体的城市,18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2010年前将形成外环高速连接川、黔、湘、鄂、陕的省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000公里。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重庆将有9条铁路融入全国 铁路网,重庆的物流园区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网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集装箱运输更能直达香港;而作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江北机场,已开通130多条国内外航 线,2010年将成为旅客吞吐2000万人次、货物吞吐30万吨的西部空港口岸,到2010年,江北国际机场的客流量将达到1200万人次,作为长江上游 最大港口,三峡工程完工,重庆可利用黄金水道直接通江达海。重庆还有国际性深水码头,近期破土动工的深水港将建成7个码头、18个船台,今后,万吨级轮船 可在重庆和上海之间实现直航。优势三是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不仅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口岸,其辐射面涵盖西南、西北和华中十多个省区,近300个县市。2008年12月18日,重庆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也是第一个采取“水港+空港”的保税港区。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曾表示“就物流业的发展来说,重庆交通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的立体网络。并且经过这几年经营,从上海到重庆、从重庆到上海,水路运输最高吨级达到八千吨。”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表示,“重庆电也好,气也好,水也好,劳动力也好,价格都比沿海低,但是物流成本高。自然有产业转移过来。”显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过去,只有将重庆纳入到虚拟无水港体系,通过物流业电子平台形成完备的产业物流链条式服务,才能形成走出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港口概念,而形成集生产仓储、物流运输、报关报检的广义的大港概念,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方面做大做强,使重庆港形成现代物流业城市范本,才是王道。
武汉新港:长江中上游贸易“桥头堡”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称,是国家重要的内陆港口,经过50多年发展,武汉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华中地区的主枢纽港,至上海长江干线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三条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 武大线、汉丹线)与港区铁路专用线连接,公路疏运及空运航线四通八达,构成铁、水、公、空立体交叉的运输网,是华中内贸物资运输、外贸转口的集散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在水陆联运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2005年6月18日,武汉港口集团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箱合资,成立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港与中部第一大港“携手”,共建华中枢纽港。如果武汉港与上海合资“长江战略”将成为上海的喂给港,那将是一个悲剧。2008年6月末,有50年港口发展史的武汉港务集团董事长何跃明称,“十一五”期间,武汉港将投资15亿元以上,相当于此前数十年建设投资总和,再造一个“现规模的武汉港”。随着光谷到武汉新港的花山大道开工,2009年7月28日,武汉新港专项规划国际咨询论证会在汉召开。它标志着武汉新港建设开始全面启动。
随着武汉新港建设项目的完成,油、煤、钢、水泥等货物原材料从沿海及东南亚地区,通过扁平型万吨巨轮经长江运入,直接进入武汉新港长江沿岸工厂车间,制成品又直接从码头运往东南亚国家出口,这一设想将成为现实,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航运将进入名副其实的“黄金期”。
现在,“武汉新港”正着力打造9大产业集群,涉及现代物流业、钢铁及深加工、石油化工、汽车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商贸服务、其他现代服务业(金融、信息)。同时,围绕九大产业集群,规划实施产业类和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170项,总投资4462.9亿元。力争到2012年,规划区域所在地区经济总量达到9000亿元,成为长江流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港口。今年底,计划开工11个大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超过118亿元。按照计划,新开工项目包括中石油油码头、花山码头(一期)、汉南综合码头、南顺石油化工码头、鄂钢矿石和钢铁件杂码头等5个港口码头,花山大道、江北快速通道、金口重件码头疏港公路、金口港大件运输通道等4个集疏运公路项目,以及化工新城铁路专用线、江北铁路两个集疏运铁路项目。2010年,储备启动有武汉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等19个项目,投资总额估算达到129亿元。以上所有的41个在建项目、新建项目及储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武汉新港年吞吐能力将增长5650万吨。
武汉港务集团负责人何跃明认为:建设武汉新港,顺应了“黄金水道”开发大势,创造了内河航运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武汉新港”应该与武汉现有港区彼此照应,协调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武汉港具备成熟产业基础,眼下多个项目正在建设或扩产,是建设“武汉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协调共进,才能快速发展。二是新港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市场运作。三是立体交通组织。水运到港后还要水水联运或者水铁联运、水陆联运。四是相关政策配套到位。
信息化建设:航运物流业的“避风港”
目前,以港口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鹿特丹港已能提供集装箱电子扫描等海关服务;香港港的中转物流占整港业务的83%,并正在致力于建设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而新加坡港拥有的网络系统已经能实现与政府部门、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船东之间的无纸化沟通。与之相比,目前中国大部分港口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装卸为主体的业态上,信息系统存在“孤岛”现象。金融危机使国内航运物流看到了信息化这根救命稻草,“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继出炉使物流和电子商务升级加码,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和拓展脱离从属地位而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发展。虚拟无水港就是配合国家物流振兴规划而实施的一个综合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在物流振兴规划中的要求,打破行业间的桎梏,通过物流+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翼,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渐完成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从而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发展集约物流,建立信息化平台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实现以港为核心建立港航信息一体化。
上海港:世界集装箱信息化话语权
集装箱电子标签装置是上海港的一项发明,这是世界上首次将电子标签系统全面投入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这项技术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上海港凭借此项发明引领了港口作业智能化、自动化潮流,并一举夺得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4项金奖,并被业内专家“将引发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上海港副总裁包起帆表示“现代港口不仅要有货物装卸功能,还要整合物流和服务功能,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将在港口现代服务业的拓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航务管理局:信息化黄金水道雏形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不断加快和长江航道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实现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长江航务管理局致力于建立长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初步探索,搭建长江航运网,通过信息服务和交易撮合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帮助港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优化经营模式、节省运营成本、规范诚信建设、展示企业风采;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交流互动、展示自我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帮助整个长江航运行业优化产业链、提升科技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来规范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长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初步探索和雏形。
蛇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港口进阶
在港口智能化建设首屈一指的蛇口集装箱码头从1997年就开始与全球领先的码头生产作业系统供应商——美国Navis公司合作,全面引进其成熟产品EXPRESS 和SPARCS。其中SPARCS更是以其在船舶计划、堆场计划和现场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而深受业界资深操作人员所推崇,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蛇口集装箱码头所使用的SPARCS系统从最初的1.9版本,历经变迁和升级,直至今日之3.7版本,蛇口集装箱码头不断致力于提升生产系统的应用。蛇口集装箱码头多年来的良好业绩发展和优秀码头操作服务,亦得益于此套系统之平稳高效运行。2009年6月1日,蛇口集装箱码头SPARCS软件系统顺利升级至最高版本—SPARCS 3. 7。该最高版本的投产将为码头实施“拖车全场调度”、“船舶自动配载”以及今后“智能堆场计划”等先进的智能化功能打下良好基础,标志着SCT向打造先进智能化港口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Sparcs 3.7的投产有利于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操作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和可信赖的服务。
物流业信息化大势所趋,但在国内物流发展中仍方兴未艾,港口作为物流经济的“晴雨表”最先从中尝到甜头,市场告诉我们,随着“港航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物流业信息平台必将成为行业“避风港”,带着航运业者走出阴霾,物流为帆,发展为浆,信息为水,大港口崛起就此开篇。
 

 

2024-01-15 07:54:22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3-12-14 22:47:08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3-09-17 23:01:44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2-12-21 02:53:39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2-11-01 11:12:37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0-12-17 10:46:25国际海运网网友
2020-12-14 20:19:10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9-22 11:49:04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9-08 04:04:25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9-05 23:44:33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9-05 10:44:41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8-28 07:14:37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8-18 16:55:32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9-08-10 17:28:43国际海运网网友
2018-09-09 13:40:54中国国际海运网网友
请登录后发布评论昵称: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