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洋山深水港:托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

   2011-07-02   来源:舟山日报   

  2002年6月26日,嵊泗小洋山双南村村民朱君颖还在读电大。洋山深水港——这个让小洋山岛与上海实现海陆互联的大项目,对当时的朱君颖来说,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想像空间。“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搬迁,顶多就是拿些补偿款。 ”朱君颖说,况且毕业以后压根也没想着能在这家上市企业上海港务集团工作。

  但,机会还是在不经意中到来。今天,当朱君颖身着制服,每天做着审核箱子、检查箱体、收取报单这些工作的时候,她感慨地说:“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这个小人物也能融入其间。”

  5月31日下午,蓝色崛起群岛行记者走进洋山深水港,听一位“上海”嵊泗人讲述她与洋山深水港的故事。

  洋山深水港,创造奇迹的地方

  小洋山岛曾是一个没有水库、没有电路的小岛。 2002年,国家从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一带画了一条线,终点就落在了小洋山岛。

  这个点改变了这个岛的命运,也成就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

  朱君颖与其他村民不知道的是,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早在2001年,国务院领导就率有关部委领导,视察了大小洋山港址现场,对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同年,国务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2年6月26日到2005年12月10日,经过3年半左右的时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竣工开港!

  深海筑堤、孤岛建港。从2002年6月到2005年12月,1万多名建设者在海上奋力拼搏,从未有过的海上打桩与在黄浦江造桥完全就是两个概念。1200多个日日夜夜的酸甜苦辣中浸透着洋山建设者们的“洋山精神”。

  洋山建设者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海上造桥一开始,打桩就出师不利,开工半年,仅完成了351根桩,还不到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此时,国外专家纷纷认为,光打桩就得花上3年时间,而3年半要建成大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些话没有让洋山的建设者气馁,他们破解重重难题,独创了“7颗卫星定位1根桩”的海上打桩定位系统,同时改进施工工艺,打桩速度从每个月10多根一下子提高到600多根,顺利完成打桩进度。

  开港当天,原小洋山居民都自发去看变化。 1600米长的码头岸线5个集装箱泊位一字排开,32.5公里长的中国第一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气贯长虹……

  这还是以前那个孤悬海外的小岛吗?这还是居民必须靠轮船才能前往上海芦潮港的家乡吗?峭壁还在,石龙还在,整齐划一的码头功能区、穿梭不停的重装集装箱、还有那些大都不认识的头戴安全帽的工人。

  朱君颖说,当她第一次到洋山深水港来应聘的时候,自己根本辨不清东南西北。

  有幸见证众多世界纪录

  2003年,朱君颖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进入洋山镇广播站工作。那时,她的年薪还不到1万元。

  就在她工作的大洋山对面,洋山深水港不断扩大着吞吐量。2006年12月,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2008年底,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建成投用,这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北港区工程全面建成,集装箱专用泊位达16个,岸线全长5600米,达到年吞吐930万标准箱的能力。

  就在深水港不断开疆拓土的时候,2008年7月,上海港务集团面向洋山居民招收第三批公司员工,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朱君颖到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实习。

  两个月后,她和公司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担任道口文员一职,主要是做审核箱子、检查箱体、收取单子等工作。公司给她交了“五险一金”,现在年薪在5万元以上。

  朱君颖虽然是在道口上班,但码头上连连创出的世界纪录,还是让她感受到身处其中的兴奋。

  与冠东同属上海港务集团下的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就是这些记录的创造者。盛东公司主要负责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码头的运营。一、二期码头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桥吊34台,其中13台是世界最先进的双起升双40英尺大型桥吊,轮胎吊120台,还有其他装卸运输设备。

  在盛东公司的控制室里,我们通过监控屏幕看到了港区内的所有工作动态。见我们对屏幕上的条条框框比较好奇,工作人员解释道:“不同颜色表示船只不同的装卸动态,蓝色表示已经装卸好货物,黄色就表示正在装卸,而红色则表示计划要装卸。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一般都是边装边卸。如果船只装卸完了,剩余量就会显示为‘0’。”

  在这个监控室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见证了洋山深水港开港6年来4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2007年5月18日晚,在对靠泊二期码头8号泊位的中海集团集装箱班轮“泽布勒赫”的装卸作业过程中,洋山深水港区仅用7.5小时就完成了5182自然箱装卸作业,平均每小时装卸690.93自然箱,一举刷新了当时每小时545.41自然箱的船时量世界纪录;桥吊单机最高效率每小时达到97自然箱,同时创造了该项世界纪录。

  2008年1月3日,洋山港仅用4.75小时完成了4040自然箱的装卸作业,平均每小时装卸850.53自然箱,桥吊单机最高效率达到每小时123.16自然箱。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又一举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两项码头装卸世界纪录。

  2008年4月2日,洋山港顺利完成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尤金马士基”14389.75标准箱装卸任务,创单次靠泊作业箱量世界纪录。

  2010年10月14日,在对集装箱班轮“东河号”进行裝卸时,828号桥吊仅用4.08小时就完成了655自然箱的装卸作业,创造了每小时160.5自然箱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新纪录。

  到了休息日,当单位的班车载着朱君颖在东海大桥奔驰,去跟在上海南汇区新场镇工作的老公相聚时,她觉得,这座东方大港的完善运行,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洋山深水港将成货物吞吐航母

  洋山港投入运营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提高了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也给嵊泗带来了新的财政收入。

  2007年、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二位。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10万标准箱,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计划完成1230万标准箱。根据上海市与嵊泗县两地政府确定的项目运营后的税后利益分配方案,去年嵊泗县从中获得的收益在1亿元左右。“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四期工程(也称西港区工程)建设方案以及工期安排当前已经基本明确。 ”嵊泗县港口规划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海东说,由于西港区的自然条件比北港区差,且水流等情况复杂,建设的泊位级别将比北港区低。

  根据规划,西港区将建设10至12个5万吨级到10万吨级的集装箱船专用泊位。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420万标准箱。四期工程总投资约为120亿元,围堤、陆域形成等前期工程已在2009启动,主体工程安排在今年正式启动,预计到2015年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徐海东说,洋山深水港有着一系列的优势:具备建设负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另外也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预计到2020年,洋山深水港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将达50个,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500万标准箱以上。

  此外,沿线还将建设工作船码头、小洋山客运中心等配套功能,开展港口、物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等配套服务。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